• Slider
:::
社大刊物 cycc - 地方誌 | 2025-11-18 | 點閱數: 12

三塊胖:一間早餐店的日常引擎

文/吳欣怡、三塊胖 攝影/三塊胖提供、地方誌採訪團隊

嘉義民雄的早晨,空氣還帶著夜裡的涼意,一間藏身在老屋裡的早餐店——「三塊胖」,早早就亮起了燈火。

沒有搶眼的招牌、手工刷的油漆、斑駁的老木門還有門前那台熟悉的金旺90。

這家店的開始是從路邊起家,機車上販售著豐富健康的手作三明治。

「三塊胖」這名字來自台語諧音,

2020年從寶雅前的早餐車起家,再到新港的童裝店門口擺攤,最後落腳於現在的老屋地址——這一路走來1762個日子,店主一筆一劃地用手機記下。

與老屋的相遇

「那房子沒人住也沒貼招租,但卻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我,彷彿只有我懂他的故事與美麗;於是透過親戚的介紹找到屋主,一段與老屋的緣分就這樣開始了~」店主說。

屋子是老木屋,牆壁用泥土混稻殼、竹片搭成,閣樓的木頭早已腐壞,幾乎無法使用,老屋修繕非常不容易,處處都是考驗。

與爸爸一起翻修的老屋子

這間屋子,帶來的不只是一間店,更是一段關係的重建。

「以前我和爸爸一天講不到三句話,現在因為一起修房子、刷油漆,反而多了很多要一起討論的事情。」

原本彼此沉默的父女,因為這間店,多了相處的語言。「三塊胖」不只和建築產生了連結,也在悄悄修補著家的縫隙。

手畫的金旺Logo,畫下創業的起點

「這台車,就是我們的開始。」

三塊胖的 Logo,是店主親手畫出來的;把那輛載著三明治、騎進街頭的金旺90畫下來。

雖然線條並不完美,甚至有點歪,但那就是她走過的每一步。那股手繪的溫度,始終留在大家心裡。

這不只是標誌還是記憶,一種「從零開始,也沒有關係」的勇氣。

不是因為很厲害才開始,是因為開始所以很厲害。

原型食物的選擇,是身體給的答案

原型食物的餡料,在早餐市場裡可能有點格格不入,但在三塊胖,卻是最自然不過的堅持。

因為家族有遺傳,店主對吃的東西格外在意。她希望提供的是「吃完不會讓身體有負擔的食物」,是能天天吃、會想再回來吃的味道。

像是酪梨與無花果,是來自媽媽後院的果園。

某次,媽媽從後院拿了一顆無花果對著我說:「欸~這個可以加在三明治裡嗎?」試做之後,發現味道溫潤,口感輕盈,非常美味,客人反應也很好。就這樣無花果夾餡的三明治成了店內的特色,這些原型食材——酪梨、地瓜、番茄、無花果——背後都是一場與家人、土地、身體之間的默默對話。

早餐,是一種溫柔的陪伴

每天清晨,最常聽到的是「早安」還有「你今天看起來很有精神耶。」

簡單的語言,總是帶著真心。有客人坐下來,一坐就是半小時,聊著生活、聊著家庭、偶爾也會感傷落淚。

從路邊擺攤一路走來,不少老客人找不到新店,然後到處打聽:「那個三塊胖,現在搬去哪裡了?」

在民雄大小事社團裡,經常有人推薦她們家的三明治;在 Dcard 或 IG 上,學生們用「民雄隱藏版健康早餐」當關鍵字發文。這些不是刻意經營的成果,而是一種「剛好被看見」的溫柔日常。

創業不是很厲害,只是剛好開始

談起未來,店主說得很簡單:「我沒有想太遠,我只是希望,可以一直做出讓人吃完覺得舒服的食物!」

三塊胖不是一間以業績導向的店,它更像是日子裡的一段靜謐時光。

某天你早起,推門進來,點了一份熟悉的三明治,聽店主笑著跟你說一聲:「敖早!」那種感覺,就像一台金旺90,在清晨的陽光下緩緩發動——不快,但很穩。是一種陪伴,也像是一種答案。

IG圖文版看這裡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DKOoktdv73O/